最近周遭不少人都討論小孩從小接觸3C,注意力難以集中、也很難維持長時間的事情。我突然想要回顧自己的閱讀人生,聊聊「閱讀習慣要從小養成」這件事。

有來過我家(太平)的朋友應該都看過我家有兩個擺滿書的超大書櫃,有《走向大自然》《成功名人傳》這種百科傳記;也有《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國文學名著跟《老人與海》《悲慘世界》這種世界文學經典;還有我超愛的紐伯瑞文學獎全集,這是專為兒童與青少年讀物舉辦的文學獎,《小巫婆求仙記》《貝絲丫頭》都是我的心頭好(今年搬回來還重讀了一次XD)。

除了家裡的書櫃,還有兩件事情我印象特別深刻。

國小時,假日媽媽常會載我跟哥哥到書局,把我們丟在那邊看書,然後去隔壁的商場採購生活用品。這算是個例行公事,媽媽會先問我們有沒有要喝什麼(我通常回答鮮奶跟米漿),然後獨自前往採購,現在想想那可能是少數她可以放下教職跟親職一個人自由的時段吧。而那段時光對我來說也是很快樂的時光。一開始我看一些《威力在哪裡》的兒童互動書,後來開始進入了小說的世界,我在那時候幾乎看完了整套的兒童版亞森羅蘋。(雖然現在完全不記得內容就是了...)

另一件事則是,國小學校常常會有書商進駐舉辦書展。我在下課時間跑去地下室書展翻書,讀了《黛絲姑娘》,其中的「失身」(超含蓄)以及各種悲慘劇情打開了我的新世界。一股基於對性跟更多文學作品的好奇心讓我覬覦那一整套世界文學經典(兒童版)。我跟媽媽要求買那套書,雖然不記得整套書的價格了,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要求這麼昂貴的禮物。不過,記憶中媽媽只是跟我確認過意願,沒什麼猶豫就買下來了。所以,我在國小就看了《黛絲姑娘》《小婦人》《茶花女》《傲慢與偏見》等等的世界經典文學(雖然是兒童版)。而且我從小就偏愛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甚至會一讀再讀。其他經典,譬如《憤怒的葡萄》《悲慘世界》之類的我也會讀,但很少再次翻開。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會對《黛絲姑娘》那幾本的劇情仍有印象,但對《亞森羅蘋》卻沒什麼記憶吧XD

對了,我大概是在高年級時入坑《哈利波特》的,之後養成了每一兩年就會重讀的習慣。最近一次閱讀是去年底到今年初之間。(至於《魔戒》我還是喜歡看電影,所以我不會自稱魔戒迷我很有自知之明ฅ●ω●ฅ)

另外還有一本我認為對我面對青春期擁有重大影響的書:《神啊,你在嗎?》。那是一本用小六女生日記為形式撰寫的青少年小說。裡頭寫了她面對生理期、胸部發育還有愛情以及性的期待與困惑。當時我會反覆閱讀這本書,然後就沒那麼害怕面對身體的變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友善環境條件,只是這本書也算助我一臂之力)。

我升上國中前後那幾年是網路小說的蓬勃時期。那時大家很愛讀九把刀,我一開始讀的是《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這種相對安全的愛情小說,後來讀《功夫》,結果被劇情噁心到(裡面好像有寫到巨大的蠶寶寶什麼的......),就不再看他的小說。後來愛上晴菜,大概到高一都還會持續買她的小說收藏。晴菜的獨特之處是在以愛情為主軸之外,總會放進一些溫暖感人的親情,《天使棲息的窗口》《是幸福,是寂寞》都是我很喜歡的書(但現在讀有幾本也看不下去超想吐槽QQ)。

國中寄住在親戚家沒人敢管(?),我開始會買少女漫畫月刊《夢夢》,打開新的漫畫世界。雖然不太記得是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大阿姨會給我錢去漫畫店儲值,所以看了非常非常多的漫畫,包含獵人火影忍者死神驅魔少年鋼之煉金術師等少年漫畫,到春田菜菜酒井真由槙楊子等等作者,以《夢夢》月刊連載為主的大量少女漫畫。

很奇異的是,我一直沒有往腐女的方向發展。可能因為我連漫畫都特別喜歡看女性角色發揮長才大顯神威吧。(所以我超愛鋼鍊的,愛死!)BL光是性別上就讓我提不起勁了XD

國中時期因為變成「活在自己世界的動漫宅宅」,所以對閱讀的印象多是漫畫。但我記得那時讀了《達文西密碼》,再度開展新視野,那個有一點點驚悚、充滿藝術、宗教等知識的懸疑推理劇情讓我受到深深震撼。記得有幾天還做了書本封面的蒙娜麗莎變成邪惡微笑準備殺死我的惡夢。

升上高中,學校圖書館藏書更加豐富,甚至也有輕小說跟漫畫,我開始閱讀更多小說。有段時間沉迷金庸三部曲(射鵰、神雕跟倚天),不過讀到後面越來越沒勁,覺得射鵰英雄傳是三部裡面最好看,最沒有男主角開後宮的狀況。此時我也開始閱讀日本的推理小說,再度開拓眼界。一開始讀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超級驚訝又著迷於裡面赤裸裸描繪的「骯髒社會現實」,譬如他會直接寫高級餐廳的私人包廂內,一個個都是下屬在幫上司口交。

接著是東野圭吾、宮部美幸的書。這兩位的小說實在太豐富,我一直到大學畢業都還持續閱讀。關於東野圭吾,我早在改拍電影前就稱讚《解憂雜貨店》超感人超好看(記得還列為人生最推薦書籍)。而比起伽利略系列,我更偏愛加賀恭一郎系列,從《新參者》開始,那種巧妙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劇情深得我心,《紅色手指》《麒麟之翼》都是我看到鼻酸痛哭的書。宮部美幸我閱讀地較少,當時比較喜歡讀她的時代小說,除了可以一窺日本時代氛圍,還會有一些妖怪、超能力之類的元素,讓我分常著迷。

對了,我高中時湊佳苗藉《告白》一炮而紅,那也算是我閱讀到第一本用多重視角撰寫的推理小說,對這種手法超級驚豔。後來也看了很多本她的小說《贖罪》《往復書簡》《少女》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贖罪》,主角群的際遇都悲慘又超精彩,讓我深深佩服作者的創作能力。

進到大學後,圖書館的豐富程度直接暴增,我讀的書也越來越雜,但終歸離不開小說(對我就只愛看小說)。除了前面提的日本推理小說,西洋的青少年小說(波西傑克森那種)也讀了不少。我記得那時有讀到一部以女生主角的小說,大意好像是她本來只是凡人然後跟一個男天使相愛,後來發現自己是天使跟惡魔生的小孩然後變成惡魔之類的。雖然滿狗血的,但那時系列還沒出完,我現在還是很好奇後續。不過這麼多年了,我終究想不起書名是什麼。

我也會嘗試閱讀很多單本完結、不認識作者的小說,有時就會中大獎讀到超喜歡的書!譬如《骨董衣情緣》,我當年讀完立刻上讀冊下訂二手書收藏。這本書寫女主角辭職後自己開了一件骨董服飾店,在販售這些衣服的同時,和客人結緣、傳遞溫暖情感的故事。裡面有被男友限制穿著所以不能買喜歡洋裝的女孩,最後毅然決然分手跑來買下洋裝;也有對身材失去自信、拒絕和男友做愛的女性,男友買下復古睡衣回去給她穿,結果成功修復感情......等等溫馨的故事。

只是,讀到大學,我對台灣文學卻還是近乎空白的程度,頂多就是曾因課業需求讀一些杏林子的散文之類,或是《孽子》這類超級有名沒看過會被覺得你很沒內涵(?)的書。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台中工作。那時楊双子的《花開時節》甫出版,朋友買來送我當生日禮物,我第一次知道「台灣人也會寫小說,而且是寫台灣人、台灣歷史的超好看小說!」然後是林立青《做工的人》,讓我透過文字認識從沒接觸、瞭解的職業人生。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震驚社會,我第一次體驗身心都噁到無法繼續閱讀的狀況,也更加認識、關注社會(尤其是性別)議題。以上三本都是在2017年推出的書,這樣想想,2017年是很不得了的一年啊。
2018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播映,我看完立刻買了書來讀。吳曉樂的原著算是作者本人真實經歷的紀錄,但讀完也是讓人沉默思考良久,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點。後來吳曉樂的每本書我都讀過,除了同為散文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外,《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秘密》《致命登入》每本都超精彩,沒看完不能睡覺!

除此之外,從高中到大學逐漸變成遊戲宅的我,當時因為熱愛《古劍奇譚》裡面妖怪敵人圖鑑,還買了《圖解山海經》比對認識神怪傳說。而隨著開始參與社運、長出台獨思想後,我買了《妖怪台灣》,才知道「原來台灣自己就有這麼多妖怪神仙的傳說!」最出名的林投姐、紅衣小女孩不說,金魅、椅仔姑、燈猴等等都是我第一次認識的傳說。(你知道台灣也有人魚傳說嗎?)

考上性別所進入就讀後,閱讀的書自然就跟性別議題靠攏。假設以前是看很多小說但特別喜歡女性主角、有女性主義概念的書;現在就是會刻意找探討性別議題的書了,而且課堂上也常要求讀些文學作品。《使女的故事》《女神自助餐》《性意思史》《鬼地方》等等,當然也有不在小說範圍的《隱形性產業》《診間裡的女人》《讓傷痕說話》《沉默》等等。

而因為論文題目,我也讀了很多關於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的書籍,比如《無法送達的遺書》《查某人的二二八》《流麻溝十五號》等等。這段時間因個人因素、也因為台灣環境的改變,我讀了超級多台灣作品,總算不再對台灣文學一片空白。

當然,我怎麼可能只看跟課業相關的書。2019年獵魔士在netflix上映,我被那個有別於《魔戒》《哈利波特》但仍然超吸引人的奇幻世界深深吸引,立刻去圖書館借書回來看(過沒多久也在steam買了Witcher3然後愛死)。也因為一頭熱栽入了奇幻題材,開始閱讀《地海》系列,又打開另一個美好世界。雖然這兩個作品系列我至今還沒讀完(不急著讀完,想買來慢慢讀跟收藏,一直在累積讀墨的領書額度)。

大學到研究所的這段期間,我養成了「先去圖書館借來看,看完覺得值得收藏再買書」的習慣。因為買書不但是筆額外花費(書可以借,但遊戲要買來玩啊),而且占空間又重,讓我總是很難下手,也常常會因為借不到、圖書館還沒進所以沒辦法立刻讀到想看的書。後來在教授跟同學的聯合推薦下,購入了讀墨的電子書閱讀器,從此買書再也沒有「沒地方放」「很重到時候還要搬」的煩惱。於是我的錢花得更快、買的東西更虛無飄渺(?)了,偶爾也會覺得自己浪費錢買了一些不值得收藏的書。

讀墨還有一種很「可怕」的鼓勵閱讀活動,叫做閱讀馬拉松,只要閱讀滿一定時數可以拿到徽章,而排名前面的則可以有領書額度以及購書優惠。於是,通常這活動一開跑,社團就會一堆人開始po文「炫富」,炫耀自己書庫有多少可以跑的書跟衝超快的閱讀時數(人類擁有的比較心真是可怕)。但我很喜歡這個社團,裡面都是有腦的人,你看閱讀習慣真的很重要。

研究所畢業前因為課堂上跟論文都需要大量閱讀,所以我很少參加這種活動。但回台中工作後,閱讀變得更自由,剛好又推出了很多適合我的活動,所以我開始會為了拿徽章而買書跟讀書。今年五月讀墨推出性別馬拉松,那個月我看了八本書。

去年11月回到台中整理房子,因為整理好之前暫時沒有要找工作,所以我除了拿家裡的書回憶(包含前面提到的哈利波特,還有那些童年回憶紐伯瑞全集),也會到家旁邊的圖書館借書。因為真的是一分鐘直達的圖書館,所以我大概一個月內把《達文西密碼》系列、也就是羅柏蘭登的豔遇傳記(?)全部讀完,然後感受到跟金庸那時有點類似的情感。雖然作者有豐富的宗教藝術知識,劇情安排非常精彩,但每集都硬塞一個紅粉知己實在讓我忍不住大翻白眼。

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找尋由女性撰寫、有性別意識的推理小說,很幸運地讀到了《福爾摩斯小姐》,驚為天人!作者將福爾摩斯性轉為女性,但透過非常巧妙的劇情安排,讓「女性福爾摩斯才是事實,而男性福爾斯其實是為了隱藏真實身分而創作出來的小說」。這部小說也有詳細考察時代,並且道出女性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這部跟天才少女福爾摩斯是不同作品喔!)

回顧到這裡大致完畢,我好像完全沒有討論到「閱讀習慣要從小養成」這件事情就是了......

從小我就很幸運地擁有一個家長本身有閱讀習慣、家裡有書可讀、買書不會有經濟困難的環境;很幸運幾乎沒有被限制任何閱讀類型,甚至我的性啟蒙也是來自書本(是說我學生時期完全沒看過A片耶),我真心感激覺得自己還是滿幸福的。

3C育兒確實是很難避免的事情,這牽扯到超多議題(就業環境工時長、家庭環境無後援......),但不要忘記3C也是閱讀的利器餒,你當那麼多電子書閱讀器、手機的小說app是搞笑嗎?而且不要忘記人有耳朵,難道閱讀不能用「聽」的嗎?3C產品是種工具,工具有很多使用方法。你可以整天看抖音上的中國人難笑影片,也可以利用電子書、有聲書、podcast、教育頻道影片等各式各樣的資源養成閱讀習慣。

雖然很多人喜歡說「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可是小孩看抖音的習慣很有可能源自於父母也在看/父母不在乎小孩看什麼吧。或許孩子在出廠設定就會有各種特性,但環境的影響絕對是造就小孩性格的很大原因。希望所有要生小孩、已生小孩的家長們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孩是看著你們長大的。

我還是強烈勸各位不要製造更多人類來世界上受苦啦,地球痛苦你也痛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習慣從小養成
    全站熱搜

    aikoa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